秋千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秋千厂家
热门搜索:
成功案例
当前位置:首页 > 成功案例

瞧一瞧:62岁砍蔗工用16个异乡春节换来家乡两栋楼(图)

发布时间:2022-05-23 11:12:45 阅读: 来源:秋千厂家
62岁砍蔗工用16个异乡春节换来家乡两栋楼(图)

国家级糖蔗生产基地湛江遂溪,每年冬季榨糖时节都要聘请大量外地农民工,形成独特的砍蔗产业

新春佳节之际,没有电视收看春晚,简陋的窝棚里唯一的电器是电饭煲。寂寞的夜晚,只能靠拨通家乡亲人的电话以解思乡之苦。每年冬季,糖厂开榨,来自云贵川等地的农民工来到湛江遂溪蔗区揽活砍蔗。南都记者走近这群漂泊在外的异乡人,记录他们别样的春节故事。往年仅遂溪广前蔗区一处就有外来民工3000多人,自西部大开发后,农民工在家乡的就业岗位多了,南下砍蔗谋生的人数减少,导致近几年蔗区出现争抢砍蔗民工的现象。但仍有人坚守这个老本行,来自贵州62岁的房屋征收不签字会强拆吗
石孔就是其中一员,已经是第16年在蔗区过年。

10万亩甘蔗每30亩就得请一位砍蔗工

这几天,遂溪县前进农场的家家户户都在过年走亲戚,杀鸡宰鸭吃团圆饭。石孔居住的20多平方米瓦砖屋内显得安静,他与4位老乡在屋内各自发呆、抽烟。烟雾在空气中弥漫,一切格外冷清。

石孔与石承美、石领、徐关林夫妇是前进农场新南生产队一位赵姓蔗农聘请的5位砍蔗工,全都是来自贵州三都县。石孔是老乡眼中的大哥,约1996年来到广东,到过雷州、岭北、城月等地砍蔗,蔗龄应该算是同乡中最长的一个了。去年11月底,石承美几个人跟着石孔来到这边,顺便避寒过冬。

前进农场位于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,毗邻城月镇,隶属湛江农垦广前蔗区。每年冬天,糖厂开榨,是广前蔗区最热闹的时节,也是一年中蔗农最忙碌的时候,砍蔗收蔗运蔗,日夜繁忙。该蔗区包括新南队在内共有60个生产队,土地总面积18.6万亩,耕地面积13.5万亩,年种植甘蔗面积10万亩,自产甘蔗50多万吨。每年11月底,许多外省民工都远道过来蔗区揽活砍蔗。据不完全统计,生产队的每户蔗农平均每年承包土地30多亩,至少要聘请一位砍蔗工。

一位生产队的相关负责人介绍,往年每榨季到广前蔗区的外来民工近3000多人,主要来自云南、贵州、广西等地。自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对西部建设投资后,当地农民工就业岗位多了,许多人就近打工,南下砍蔗民工锐减,导致近几年蔗区出现争抢砍蔗民工的现象。

异乡过春节票贵难回乡3人将就一张床

年初二下午,南都记者到石孔住处拜年,见有访客到,石孔等人热情地找出小木凳来招呼,但因为居住条件实在简陋,对方连一杯热水都无法准备。屋内一片黑乎乎,地面上拖鞋、解放鞋散乱成一团,衣服东倒西歪地挂在吊蚊帐的绳上,窗口前晾的几块腌猪肉引得苍蝇四处飞窜。到了晚上徐关林夫妇睡在靠门口处的一张床上,而石孔与石承美、石领三个人像腌咸菜一样挤棚户区改造面积补偿标准
在一张双人床,席子下面是一层禾草。这是雇主免费为他们提供的住处。除了一个电饭煲,再无其他任何家电,炒菜煮汤就用几块砖头搭起的灶头。房子虽然逼仄、脏乱,但石孔一点都不嫌弃。他说这里算住得好的,当年睡过比牛栏还差的环境。

春节车票贵放假少,所有工钱要到榨季完工后老板才一次性结清,石孔与所有砍蔗的老乡一样春节都不回家,一眨眼已16年时间。年年春节都在广东,想看春晚也没这个条件。每到除夕,石孔就往家里打电话聊天,以解思乡之情。

石孔说,端午节过后大家都比较闲,要等到第二年春天才耕作,家乡许多人都利用这个农闲期出来打工。榨季一般持续3个月,从每年12月初跨到次年3月。榨季结束后,刚好春种,石孔与老乡们打工结束返乡后又可以顾上自己家里的农活,这是他们选择南下的原因之一。

老幼都下地老人也砍蔗宝宝地里睡

与62岁石孔同住的石承美今年50岁,徐光林56岁,石领59岁,如果日子安稳,他们现在应该在等着退休养老。南下砍蔗的除了一部分是这样年纪的中老年人,还有一些是带着小孩的年轻夫妇。

南都记者年初二采访时碰到一对夫妇。这天原本是停工日,但32岁的石光南与妻子正在加班砍蔗。老乡带老乡,许多砍蔗工都是通过互相介绍出来找工作,6年前石光南带着妻子到此,老板对我们好,所以年年过来帮他忙。去年1月,石光南的儿子出生了,由于父母年纪太大无法照顾小孩,夫妇俩便带着小孩一起来干活,白天用背带背到蔗地里,睡着了就放在婴儿小木车里,小孩虽小但很懂事,不吵不闹。

石光南算过,在蔗区朝5晚6拼命三个月也比干其他活好,工厂打工到了年底工资还不一定能拿到手。短期砍蔗工方便支配时间,一个月后拿到钱,石光南背着行李就能干脆走人,回家照顾老人。

蔗区生活印迹学会了抽湛江的水烟

我们的行李只有一个背包,几件衣服。南都记者看到石孔三个人只盖一张薄的棉被,问他们够不够暖,对方笑着说,南方天气暖,一张棉被过冬足够,而且这不是从家里带过来的,到时候回去也不带走了。

谈话间,石孔手上的水烟筒不断在几个男人手中传来传去。在这边这么多年就爱上这个,之前还特地买了几个回去送人呢,以前在贵州抽的都是纸卷的烟,来到蔗区,石孔马上就学会了抽水烟筒,他点着火,嘴巴贴着水烟筒上端筒口,咕嘟咕嘟地吸着烟,吸一阵,抬起头,吐出一缕白色的烟雾,脸上充满惬意。

[镜头]

从40多岁干到62岁给老家添新房子

南下砍蔗,每天早上5点天刚蒙蒙亮,吃过早餐后石孔就背着刀具到蔗地去干活,中午一行人在地里吃饭,自带一大锅白饭、酸汤和辣椒炒白菜。每顿每个人要吃上七两饭才有足够的力气去干活。砍蔗是长时间、耗体力的重活,石孔说自己刚来的时候很不适应,手脚关节都肿了,到后来就习惯了,现在62岁的年纪身体强壮得很。

甘蔗林内,石孔左手抓着蔗尾,右手挥刀削蔗皮,喳喳喳……几刀下来就把一根甘蔗砍好。下刀力度不要太重,否则会削到肉。石孔给南都记者示范。蔗长得好的时候,我一个人一天最多可以砍两吨,能赚150多块。

晚上6点多收工到家,石孔第一件事就是洗澡,身上沾的蔗毛很痒,必须马上洗掉。忙碌一天之后最让他放松的是小酌两杯,在老家就爱喝,酒精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,让手脚不那么麻痹。

通常一个榨季(3个月)下来石孔可以拿到1万多元。砍蔗工除了要负责砍蔗,还需要装蔗上大车,更加辛苦。

干了10多年,如今石孔在老家建了两栋两层高的新楼。

新闻背景

湛江遂溪是国家级糖蔗生产基地,素有全国第一甜县之称。湛江市甘蔗面积曾达到230万亩,占该市耕地的近2/3,主产区遂溪、雷州、徐闻更达到3/4以上。到1996年底,全市共有国营糖厂33家,另有民营糖厂数十家,年收入60亿元以上。这个偏于一隅的亚热带小县城并非像地图上看起来那么不起眼,这里的糖业关系300万蔗农和3万多产业工人的生计,其中不少是外地农民工。